这是“鸟巢图书馆”社区沉浸式工作坊的第一天。得到同佳岸慈善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得以让孩子们在社区教育的部分享受到先进理念支撑下的优质教育。感谢同佳岸,感谢黑龙江省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刚来到教室,孩子们好奇地问:这是上什么课呀?我们该怎么解释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形式呢?又该怎么表达,因为有了同佳岸基金会的资助,他们是有多幸运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就是单纯地捐款捐物,这种简单粗暴的帮助方式无异于只满足了捐赠人内心的“善良感”,从长远来看却未必对受益人真正有帮助,反而害了他们。作为公益组织,既然知道这一点,在执行项目时,就必须拿“授渔”作为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尺。
“鸟巢图书馆”社区沉浸式工作坊由扬益公益设计并执行,采用PBL的指导思路。第一次活动,用教育戏剧(DIE)的形式,带领孩子们立体化解读《吃书的狐狸》这部享誉中外的绘本作品。
在这张照片中,要求孩子们以一种动物的造型定住,类似木头人的游戏。第一次定格,很多孩子扮成兔子,而且是传统的“两只耳朵竖起来”的那种兔子。这种思维定势需要打破,给孩子们更多的启发,赋予他们更多尝试的胆量。经过老师的启发,出现了丰富的造型和多彩的创意。孩子们充分释放,打开身体,探索身体,也发现了自己。
这张照片里的孩子用肢体合作的方式表现一只毛毛虫,这只毛毛虫用孩子们的话说,是“站着的”,它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满满的“幸福的味道”。
图书馆是什么样?可否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想象构建出来?你是图书馆里的谁?能否想象出一个状态,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看看孩子们的设计。
这张照片,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桌椅摆放,他们说,这是图书馆的阅读区,他们在阅读区干嘛?又是什么角色?有人在看书,有人在吃东西,有人“学习累得睡着了”,有人竟然说:“我在吃书”,还有一个说:“我是管理员,我在看他们看书。”,通过足够的铺垫把孩子们带到故事里,他们承担起创作者的角色,开始让这个故事有了他们自己的风格。
偷书吃的狐狸被发现时是什么样?两位小朋友分别扮演了在旁边“侦查”的管理员,还有吃得正香的狐狸先生。经过充分的铺垫和探索,孩子们还发表了很多细致观察和思考后的看法:狐狸在家吃书的时候是翘着二郎腿的,因为他那时候很放松;在图书馆吃书的时候是小心的,因为他怕被别人发现……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通过细致的解读,我们发现孩子们有了思考的意识。
结束时,马上有小朋友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来”,这让老师们的辛苦全都有了价值。我们特意挑了一直条幅没有被抻直的照片:只觉得条幅在孩子们手中舞动,更有了柔软的味道,让“同佳岸”的名字更觉让人温暖。下次见!